中國古代天文學偉大成就:把回歸年精確到365.25天

2016-07-16
霍子儒

中國古代天文學偉大成就:把回歸年精確到365.25天

‍  置閏的目的在於消除陽曆(回歸年)與陰曆(12個朔望月)之間每年產生的11.25天誤差。因此保證置閏法合理性和先進性的前提就是對地球回歸年長度的準確測算。由此可見把回歸年長度從360天再進一步精確化到365.25天意義重大。

  我國中央政權曆法中最早把回歸年精確到365.25天的是漢武帝頒行的太初曆及東漢的“後漢四分曆”(事實上,戰國前的黃帝歷、顓頊歷、夏曆、殷歷、周曆、魯歷合稱古六歷,都屬於四分曆,但曆法多已遺失,太初曆是現存保留最好的曆法,後漢四分曆是僅隨其後為修正太初曆誤差而設,更為精確)。四分曆之名緣於把1年天數精確到365日又1/4天,故稱“四分”。秦漢時期的中醫學著作《神農本草經》載葯剛好365味,暗合周天之數,也表明戰國到兩漢期間的天文學成就已能精準測定回歸年長度。

 《後漢書·律曆志中》雲“四分曆本起圖讖,最得其正”,可見天文學與玄學的深遠關係。


來源:八字命理點評網
寫下您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