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學術數源於天文曆法,為何四柱八字看公曆而非農曆?

2016-07-16
霍子儒

玄學術數源於天文曆法,為何四柱八字看公曆而非農曆?


四柱八字看公历而非农历


  世界上的曆法共有三類:一類是陽曆,就是以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如現在的公曆(又稱格利歷)及始於公元前46年作為公曆前身的儒略曆;一類是陰曆,就是以月球繞地球運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個月,陰曆特點是不通過閏月來校正四季,故月份跟季節毫無關係,如伊斯蘭地區仍然通行的回曆(註:陰曆亦有閏月,但陰曆的置閏用於校正月亮盈虧的誤差,否則不能通過曆法準確預測未來是朔月還是新月);第三類是陰陽合曆,就是以月球繞地球轉一周的時間為一月,但通過設置閏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數又與地球平均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相等,如中國的農曆(又稱漢歷、夏曆)、藏曆、印度歷、猶太歷、羅馬歷。

  陰陽合曆中的陰曆成份和陽曆成份各有用處。陰曆可以指明月亮的盈虧,還可以預告潮汐的大小。“年月日”的“月”字就源於最古老的曆法就是用月相變化來定月的長短。陽曆的用處更大,二十四節氣就是中國古代的一大發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實際上,二十四節氣屬於陽曆範疇,由太陽在黃道的位置決定,農曆只是把每年二十四節氣的時刻抄錄了下來。

  玄學中,例如子平八字命理(由節氣點決定)、西洋占星術(由中氣點決定)、股票江恩時間周期理論等實則決定於二十四節氣,故更接近於陽曆。而河圖、洛書、周易、五運六氣、九宮飛星、二十七宿看前生等學術則使用了大量源於地月系統天文學的知識,故更接近於陰陽合曆。

  陰陽合曆先進性固然突出,但亦有曆法複雜的弊端。例如,因為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並非一直相等但曆法又必須保證月首為朔月,故農曆的大小月是不固定的,常會出現連續大月(30天)或連續小月(29天)的現象。而且因為1個朔望月29.5天有朔(看不到月亮)、上弦月(左暗右明平分)、望(滿月)、下弦月(左明右暗平分)共四個月相特徵點,約合每月相特徵點為(29.53/4=7.3825)天。12個朔望月為(29.5×12=354)天,與回歸年365.25天約相差11.25天(亦可理解為每回歸年積餘1個月相特徵點,因7.3825天小於11.25天)。4年就積累4個月相特徵點而成1個朔望月的誤差,這樣的誤差推移堆積必然導致曆法使用一段時間後出現農曆新年在夏季中度過等等怪異現象(屬於陰曆的回曆就不介意這種現象)。這就衍生出了陰陽合曆必須隔一定時間用插入閏年的方式來消除誤差堆積。

  但人為插入閏月來干預太陽周年視運動中地球位置的定位又造成了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在農曆中非常不穩定,例如立春節氣以公曆看必然在2月4日前後一天,而以農曆看則每年漂移幅度相當大。因此,很多人以為八字算命是用農曆的認識是完全錯誤的,嚴格意義上說,八字算命用甲子歷;不明白什麼是甲子歷不要緊,大致上說八字算命用公曆,因為八字算命的甲子歷是以二十四節氣為四柱轉換基礎的,而二十四節氣跟公曆的關係是對應的。我們生肖的交界點並不是農曆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節氣的立春日,即2月4日(個別情況對應2月3日)。

  知道這些後,我們不要再以現代的“春節”作為生肖、年份(甲子歷)轉換的標誌了,農曆正月初一在古代的正式名稱是“元旦”,而元旦並無天文學、術數學的含義。


來源:八字命理點評網
寫下您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