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中醫追趕日本邁一步,古人壽命短說明中醫無用?

2016-12-26


千呼萬喚始出來:《中醫藥法》出台

  作為中醫藥世家出生的中醫愛好者,站長喜大普奔地向各同學、同道和關心熱愛傳統文化的網友傳遞一個好消息:歷經兩年審議之久的《中醫藥法》終於在2016年12月25日獲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經習大大簽署主席令,將於2017年1月1日正式實施。

其中的看點有,該法提出:“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內容應當體現中醫藥特點”;“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由至少兩名中醫醫師推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後,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換句話說,國家對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和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開闢了通過實踐技能及效果考核即可獲得中醫醫師資格的新途徑。這是對廣大中醫師承學員和民間中醫生打破門檻,依法取得醫師考核資格的法律保障。為那些因英語、數學、政治、西醫等等XX學科而卡脖子不能考取執業資格的民間中醫掃除了取得合法牌照的障礙。

中日兩國中醫現狀對比

  站長認為,這是一部為保護中醫藥傳承的法律,也是一部亡羊補牢的法律。為什麼這麼說呢?站長最近看了幾篇關於日本中醫學發展的文章,分享一下現實中的日本及中國的中醫發展狀況如下:

  中醫作為中國國粹的寶貝,長久以來不為中國人重視,甚至一度被打壓遭摧殘,由它而起的亂戰紛爭此起彼伏,從未熄止。然而,正是這一寶貝卻被東洋名曰日本的小島國覬覦惦記了上千年,人見人愛。它在日本被稱為“漢方醫學”,中藥被稱為“漢方葯”,直到2016年,日本生產的中成藥已經佔據了全世界中藥產量的90%,而我們只有2%的份額!在日本,80%的日本醫師會給病人開具漢方葯。藥房售賣漢方葯的佔74%(婦科佔96.7%)。漢方葯可在健康保險中報銷,約150個漢方葯處方被列入日本公共醫療保險的用藥範圍,每年的銷售額達1000億日元以上。本世紀初,日本文部科學省便出台法規要求日本全國80所專業大學或綜合性大學醫學部在必修課程中必須列入漢方醫學教育。漢方醫學成為日本醫師臨床考試的內容之一。漢方醫學被納入日本醫師資格考試試題。而反觀中國,即使到今天中醫學依然並非醫學專業必修課程(西醫專業“必然不修”的課程之一),很多醫科大學也沒有開設中醫專業。相反甚為可笑的是中醫專業卻把西醫課程作為必修內容,而且還鳩佔鵲巢地佔據大量學時。很多民間中醫生即使擁有豐富的中醫藥知識和使用經驗,治癒病人無數,但卻因為沒辦法通過語、數、英、政、西醫等等考試而無法獲得合法行醫資格。醫師群體中,會開中醫處方的醫師佔比也遠沒達到日本80%的數量,藥房售賣中藥的比例亦未必能達到74%。

  日本民眾對中醫的熱愛換來豐厚回報。世界衛生組織曾公布對191個國家進行的“健康壽命”調查結果,在這些國家中,日本人平均健康壽命是世界上擁有最長健康壽命的國家。日本連續十年保持世界長壽的記錄,除了先進醫療條件外,最主要是中醫發揮着巨大作用。另外需要補充強調的是,不僅僅日本成績優秀,東亞三個受中醫文化影響深遠的國家人均壽命都是在同類型國家中突出的——日、韓位於發達國家人均壽命前列,中國位於發展中國家前例。當然,有人會認為這純屬巧合,或者認為這是醫療制度優勢、人民素質優勢、生活習慣優勢等等原因。對此種掩耳盜鈴的辯解,站長只能一笑了之。

某些人攻擊中醫的理由靠譜么?

  站長對中國每隔三個月便會掀起一次取締中醫討論的規律本來已經見怪不怪。不過最近發現網上有一種拿着中國古人平均壽命“短”來證明中醫無用的觀點危害甚大,迷惑性也高。因此這裡抱磚引玉說一下我的觀點:

不應該以皇帝等特殊群體的平均壽命衡量醫學水平

  很多反中醫人士最喜歡拿皇帝這個特殊群體壽命來做文章,殊不知歷史上多少皇帝是非正常死亡,或者因為荒淫無度早逝。當中死因不明的卻都被朝廷宣告為病逝(自然死亡),實則多死於暗殺(宋太祖的燭影斧聲疑案、雍正的疑案等等)、或者煉丹。把皇帝壽命作為人均壽命的統計標準來否定中醫是那些反中醫勇士的無心之失還是有意為之,各位心裡有數。

古代的醫療制度缺陷被忽略

  影響古代人長壽的一大問題是醫療制度缺陷。其中典型例子就是缺乏從醫資格的考核制度和假藥泛濫。古代只要你願意便可以當“醫生”,因此庸醫泛濫,很多名醫都在其醫著中痛陳此點,甚至很多名家的從醫道路都是因為親人被庸醫誤治而促成自己發奮學醫的。另外假藥泛濫也比現在嚴重得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早逝就跟此有關:他被貶官到柳州後患病需要茯苓醫治,但遵醫囑治療卻無效,最後拿着葯找大夫鑒別發現是假茯苓(實為老芋頭)。悲憤交加之餘,他寫有《辨茯苓文並序》痛陳此事。最後,與他一起被貶的好友劉禹錫因為懂得一定的中醫知識(著有中醫著作《傳信方》)而活到了70歲,柳宗元卻在54歲英年早逝。

動蕩的時代背景對壽命影響沒被考慮

  很多人看壽命只看數字,而沒有結合人物時代背景。拿太平盛世時的人均壽命與亂世做對比,從而否定那個時期的醫學成就這是非常不客觀的。例如站長祖父——霍耀池先賢的去世就跟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慘遭批鬥有關。身為名中醫武術家的他晚年被綁着遊街、批鬥的事是廣州西關老一輩都知道的事情,如果祖父活在當下太平盛世,相信其中醫水平絕不止讓自己活到七十餘歲。

  再舉一例,清代醫家唐宗海是我祖父和父親都十分推崇的一位大醫。其著作《醫學見能》的內容站長在很小時候就被要求背誦。但可能讓很多人驚訝的是這位大醫並非長壽之人(只活了51歲)。這能成為反中醫人士懷疑他醫學水平的原因嗎?他兒子唐守潛在《唐容川先生傳》對父親的去世有記錄,書中原文:“丙申春,選得廣西來賓縣,奉母由滬溯江,欲從湖南入桂,抵鄂而母病,時母年已七十有四,因氣血太虛,扶不能起,遂卒於鄂。明年扶樞回川,又經過梁山、大竹,是年大瘟疫,遭其傳染,遂疾力疾扶樞回鄉,已不能言......”,這給大家描述了一位名醫奉養着74歲的母親因戰亂流亡多省,先是母親不堪長途跋涉死於路途,最後兒子扶柩遭遇瘟疫,也死於路途的悲慘景象。如果把這種“自然死亡”歸咎於醫學水平低,那務必請有此苛責的人士先停止飛機高鐵出行的滋潤生活,而試試徒步幾省再說。

出生死亡率拉低平均壽命的因素沒被考慮

  這點就不用詳細說了,網上有一文《嬰兒死亡率對平均壽命的影響》闡述此問題。以接生水平低,新生兒死亡率高為由否定中醫,這鐘邏輯有如強盜。中醫強項不是接生,用處也不在此,甚至古代的接生這門技藝是否該劃入中醫範疇我亦持保留態度。我可真是從沒看到有古代有中醫著作講述接生的。

真正可以衡量醫學水平的壽命樣品不被統計

  什麼是合理的統計樣品?我認為起碼得符合兩點,一是自然死亡,生活較為安定的古代中產階級,二是中醫家。我隨便統計了一些同時符合兩個條件的人物壽命如下:張仲景(60—65)、陳自明(80)、曾世榮(80)、朱丹溪(77)、薛立齋(72)、李時珍(75)、孫一奎(97)、方有執(70)、繆希雍(81)、張景岳(77)、喻嘉言(79)、李中梓(67)、張志聰(64)、張璐(84)、陳士鐸(80左右)、葉天士(80)、徐大椿(78)、黃宮綉(87)、陳修園(70)、吳鞠通(78)、王清任(63)、陸懋修(68)、鄭欽安(87)、張錫純(73)、龔延賢(97).......從這些數據看,他們的人均壽命並不低,有的甚至非常高壽。尤其但值得一提的是龔廷賢被公認為是對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1)的漢方醫學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他的著作《萬病回春》被奉為後世派的經典。據作者統計:龔廷賢的處方占日本現代漢方製劑(醫保認可)的9.25%,矢數道明著《後世要方解說》中佔22.4%,森道伯、矢數格著《漢方一貫堂醫學》中佔33.33%這數字說明了 一個亊實:龔廷賢對日本漢方確實有重大影晌,影響力可能是僅次於張仲景的第二人。


站長預計到本文一些說法會被懷疑中醫、反中醫的人士質疑,故列出參考資料如下:

中醫在日本 最大上市中藥公司市值1964億日元

http://business.sohu.com/20160827/n466279320.shtml

日本漢方遍地開花,中國中醫情何以堪?

http://health.sohu.com/20160819/n464925286.shtml

CNKI論文庫:《關於日本醫學院校現代漢方醫學教育的調查》_李丹溪

CNKI論文庫:《醫林狀元龔廷賢與日本漢方醫學》_俞雪如

CNKI論文庫:《日本漢方醫學的發展與現狀》_劉景超

日本應義大學漢方網站

http://www.keio-kampo.jp/ja_1/page01.html

日本大阪大學漢方網站

http://www.med.osaka-u.ac.jp/pub/kanpou/

日本福島大學漢方網站

https://www.fmu.ac.jp/amc/byouin/center_kanpou.html

日本奈良大學漢方網站

http://www.naramed-u.ac.jp/university/kanrenshisetsu/yamatokanpocenter/index.html

日本京都醫科大學漢方網站

http://www.kyoto-phu.ac.jp/campus_life/club/cat1/post_7.html

日本腦神經外科學會漢方網站

http://www.k-kenkyukai.com/nougekampo/kaishi/2016.html

日本藥學情報漢方網站

http://kusuri-jouhou.com/crude/


來源:八字命理點評網
寫下您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