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九寨溝地震,引起國人萬分關注。今早在站長的群里,有人討論地震的預測問題。站長說到地震等天災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玄學術數預測,這引起了朋友的疑問,這說法靠譜嗎?
說到用“玄學術數”預測天災,並非虛傳。當代最有名的預測學大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翁文波先生就十分擅長。我們看看他的預測成績:
翁老曾預測1982年至1992年的國內地震災害60次,實際發生52此,錯報8次,準確率86.67%,時間平均誤差 41.75天,地點平均誤差399.71km,震級平均誤差0.72級;
預測1986-1992年國外地震70次,實際發生58次,錯報12次,準確率82.85%,時間平均誤差48.35天,地點平均誤差692.10km,震級平均誤差0.61級。有的預測之精確,令人驚嘆,如測1989年4月26日墨西哥7級地震,實際時間僅提前一天,地點完全準確,實際震級為7.3級,僅差0.3級。他的研究成果使得我國在天災預測這一領域處於國際前沿地位。
因為成績突出,翁老不但被譽為我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石油地質學家、知名預測論專家,還被冠以一個奇怪的頭銜——既精通科學又精通玄學的中科院院士。
翁老用到的所謂玄學,就是中國術數文化的基礎——“天干地支”,即六十甲子歷。我們算八字,用的既不是公曆,也不是農曆,而是這個甲子曆法。它用甲子、乙丑等干支組合記年、記月、記日、記時,甲子共有六十個,所以六十一循環。這裡題外話一下,為何中國人這麼重視六十大壽?因為以甲子歷算,你六十歲時候才是過人生第一個生日呢!這怎能不慶祝慶祝?
翁老對天干地支的闡釋有很多獨創性的觀點,這反映在他的一些著作中。
例如,翁老通過天文學發現,太陽系天體的運行周期很多是60的公倍數。例如木星公轉周期是12年,土星公轉周期是30年,兩者最小公倍數正好是60,另外地月、地日周期也是60天,因此干支的六十周期之謎可能正是天體運行規律的周期性重複。
當然,甲子曆法60周期背後的科學解讀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這些假設、猜想是有十分積極意義的。尤其翁老把干支演變為數字(見上圖,用儒略日減去十天,被除於六十,所得的餘數就是日的干支序號),使之能與數學結合成為經驗公式,進而發展出“可公度”的廣義周期概念,這可謂學究天人之舉。
翁老逝世後,其他學者用他創立的可公度理論於2006年準確預測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這學界被傳為一時佳話。
文章寫到最後,站長不禁想嘲笑一下那些對玄學術數帶有色眼鏡看法的人士。往往被洗腦的所謂“科學觀念”及對“封建迷信文化”不屑一顧的鄙視乃至質疑,無非也都是一種“道聽途說”的經驗主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