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氣差產生立春節氣及人們對入春的不同定義

2016-07-18
霍子儒


天地氣差產生立春節氣及人們對入春的不同定義


  所謂的天地氣差,是指天道之氣與地道之氣存在的時間差。天道即二十四節氣中的二分二至,因其具有明顯天文學意義故稱天道(例如春秋分點是天文學上黃道與赤道的相交點,與二分點成九十度角處則定義為二至點)。地道即為因天道而產生的節氣,如大暑、大寒等。

  從天文學角度看,夏至白晝最長陽氣最盛,應該是最炎熱的節氣。但因為天地氣差的存在,夏至後陽氣依然繼續積累,直到大暑氣溫才達到最熱。同理,冬至雖然白晝最短,但最寒冷的大寒約在冬至後一月。因此從午月夏至到未月大暑,從子月冬至到丑月大寒的計算可看出天地氣差約為一干支月,即圓周的三十度。

  立春是天文學上進入春季的定義,其依據正是源於作為天道的春分是地球的晝夜平分點,為春天之正中間,具有明顯的天文學特徵。因此在春分前推一個天地氣差時間的節氣(立春)就可定義為春天的始點。從另一方面看,以陰陽消長變化的角度把一年分陰陽,則冬至到夏至為白天漸長黑夜漸短,陽生陰退故屬陽,夏至到冬至為白天漸短黑夜漸長,陽退陰生故屬陰。因此,冬至作為天道的反映有“歲首”之稱,民俗又有“冬(至)大過年”之說。然而如上所述,天道的冬至必須延後一干支月才能在地道上有所反映,這就是立春。故立春又有“年首”之稱,八字命理的推算以立春為一年之始,中醫的五運六氣亦以正月(寅月又稱正月)的立春至六月立秋為上半年,司天之氣主之;申月立秋之後為下半年,在泉之氣主之。

  為適應不同經緯度地區的需要,入春除了需在天文學上定義外還需有氣象學上的定義。氣象學上則把一侯(古代以五日為一侯,三候為一氣,六氣為一時,四時為一歲)的平均氣溫穩定超過10℃定義為進入春天的開始。


來源:八字命理點評網
寫下您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