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61天作回歸年長度的依據及其對中醫經穴學說的影響
如果深究玄學術數的原理,我們就會發現其處處離不開天文學知識(例如二十四節氣、日地運行周期、月地運行周期等)。可以說,天文學是子平八字、紫微斗數等命理學的理論基礎。
醫易同源,中醫學對人體的理解在很多地方也同樣對應了各種天文現象,例如婦女的生理周期稱月經、《神農本草經》首載藥物數為365味,人體穴位數365(或361)個。如果你認為古代科技很落後,不可能認識什麼地球、太陽、自轉、公轉等概念,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起碼在春秋戰國之前,古人已經精確測得回歸年長度,並把其反映在術數學和中醫學上。
因為中國哲學的本質是陰陽理論,這反映在曆法上就是陰陽合曆的長期使用(少數民族曆法則多見純太陽曆或純太陰曆)。從公元前246年的黃帝歷開始至太平天國的天曆共計104個漢族曆法均為陰陽合曆。
在創歷早期,因為朔望月在一回歸年實際運行49個月相特徵點,即(29.54/4)*49=361.7天,捨去0.7天為361天。這就是中醫穴位數共計361穴的原因。
但到漢代為止,古人已測定回歸年長度為365.25天,產生了著名的“後漢四分曆”(確認回歸年長度為365.25天,即365日又四分一天),故《黃帝內經》中有365穴一說,但只言其數而所載穴位實不足365。
宋代醫家王惟一著《銅人輸穴針炙圖經》,對354穴予以確認,反映的是十二朔望月周期數(陰曆算法,一年有354天的依據)。當今學者根據《內經》、《針灸甲乙經》和其它一些資料的參考、研究,經過詳盡的考訂,已明確證實有名有實的經穴數為361個,它們分別為:手太陰肺經11個;手陽明大腸經20個;足陽明胃經45個;足太陰脾經21個;手少陰心經9個;手太陽小腸經19個;足太陽膀胱經67個;足少陰腎經27個;手厥陰心包經9個;手少陽三焦經23個;足少陽膽經44個,足厥陰肝經14個;督脈28個;任脈24個。
可以說,古中醫學對穴位數量的三種說法(354個、361個、365個)都跟天文學息息相關,只是陰曆、陽曆不同角度看法的差異,無關對錯,反映的都是天人合一的哲學認識。至於現在很多“中醫”流派標新立異,獨創很多奇怪的經穴理論,例如什麼“X氏奇穴”等等,究竟源於什麼學理,是否經過漫長歷史檢驗療效檢驗和廣泛區域的人群實踐,站長只能打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