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成為聯合國非遺必將改寫世界文化史

2016-12-01

  今天,站長非常欣喜地看到一則新聞——我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雖然該新聞未見媒體大幅報道,但我確信這是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重特大事件,它將影響世界文化史的書寫方式,確立世界文化史書寫時無可駁斥的權威依據。

  二十四節氣為何有這麼巨大的意義?我想未必人盡皆知。舉一個簡單例子說明,世界通史上中國人口數量何以能自古至今長期領先全球其他民族?答案當然不是我們的精子活力全球第一,事實上這得益於我們遠古就有全球領先的曆法知識和醫學知識,而曆法是主宰農作物收成的決定性因素。試想,在沒有當今天文台授時的原始社會,如何確定春耕時間?如果在最適合播種的雨水節氣某官員認為天氣還太冷,認為這還是冬季的話,那麼將因耽誤農時而全年失收。世界上很多古老民族的神秘消失,有學者觀點就認為跟曆法錯誤有關。那什麼才是先進的曆法呢?

  世界上的曆法共有三類:一類是陰曆,就是以月球繞地球運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個月,陰曆特點是不通過閏月來校正四季,故月份跟季節毫無關係,故陰曆的新年有時在夏天,有時候在冬天,有時在春天,反正一年四季都行。它唯一能保證的就是初一月缺,十五月圓,現在伊斯蘭地區的回曆就是這種曆法,這是否先進曆法各位心裡有數。

  另一類是陽曆,就是以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二十四節氣就是陽曆精確測定的結晶,它把地球公轉軌道360度平分24份,約每15天為一節氣(實際上每個節氣相隔365.2422/24 = 15.2184 天,即交入節氣的時間點並非當天的凌晨十二點)。現在的公曆(又稱格利歷)也是陽曆,但二十四節氣歷史遠比之早,可追溯到甲骨文時期。

  第三類是陰陽合曆,就是以月球繞地球轉一周的時間為一月,但通過設置閏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數又與地球平均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相等,如中國的農曆(又稱漢歷、夏曆)。陰陽合曆中的陰曆成份和陽曆成份各有用處。陰曆可以指明月亮的盈虧,還可以預告潮汐的大小。“年月日”的“月”字就源於最古老的曆法就是用月相變化來定月的長短。

  了解了三種曆法,我想大家心裡有數,既能判斷月球圓缺和潮汐大小,又能準確判斷季節的曆法必是陰陽合曆,也就是我們夏朝便開始使用的農曆其功能是最強大的。況且,種植莊稼之事,跟月球圓缺與潮汐關係不大,幾乎完全決定於太陽與地球的相對關係,而陽曆又是陰陽合曆的重要底層知識積累,可見陽曆之重要。

  而我們現在的公曆和二十四節氣都是陽曆,誰更先進呢?很多人以為是前者,其實大錯特錯。為何這麼說呢?站長簡單問一個問題,閣下能否用公曆回答一年中何月何日晝夜平分,白晝最長或夜晚最長?估計人人口啞啞,公曆怎麼能知道這些事情呢。這些重要日子的測定,非二十四節氣莫屬。

  不久前有朋友問站長,說西方十二星座的歷史這麼長,但天體是會移位的(縱然很緩慢),幾千年前的星座跟現在星座位置都不一樣了,這是否意味着西洋十二星座是騙人的把戲?我反問朋友,西洋十二星座的交接日無非是二十四節氣而已,而二十四節氣是基於地球公轉軌道的等分,地球的公轉軌道變化了嗎?不要忘記,二十四節氣的交接日不一定是在晚上零點正。它是需要掌管曆法的官員測定的,例如2017年的立春點是2月3日晚上十一點三十分,而並非零點正,有時候在早上,中午,傍晚,全天任意時間都可能。換句話這也回答了為何二十四節氣不需要使用閏年去修正曆法誤差的原因,因為它根本沒有誤差,或者說的的誤差是隨時出現隨時修正的。

  以上也是為何命理學是建築於二十四節氣之上的原因,試想如果建築在需要閏年的曆法上,閏年是用來修正曆法誤差的,這樣是不是說命理學某些年份誤差較大,有些年份誤差較小?如果是,這可真是那些只信“科學”的“有識之士”諷刺算命者的很好材料。

  不過,黑色幽默還是有的。今天新聞的最後是“中國農業博物館”作為二十四節氣這項聯合國非遺的保護牽頭單位。我想,二十四節氣雖然對農業的貢獻功不可沒,但它的應用還遍及四柱八字、紫微斗數等玄學,遍及中醫學、經濟學(江恩理論)等社會的方方面面,如何就只用“農業”一詞把它自我矮化呢?但無論如何,中國發明二十四節氣受到聯合國認可這必將是全球文化史的大事,西方諸如十二星座的起源史,估計也要參入中國因素(所謂的西學東源說),而作為中國人更應該知道,值得自豪的何以僅僅是四大發明而已?

來源:八字命理點評網
寫下您的評論吧